邓卓夫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教师拼音名称:dengzhuofu

电子邮箱:

入职时间:2010-04-01

职务:副教授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办公地点:浑南校区信息学馆B座B424A

性别:男

联系方式:13504998712(同微信)

学位:博士

在职信息:在职

毕业院校:东北大学

其他联系方式Other Contact Information

移动电话 :

邮箱 :

扫描访问手机版

个人简介Personal Profile

邓卓夫,男,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大学软件工程系工作。研究方向:能源互联网、人工智能、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个人近五年承担国家、省市以及企业的各类项目70余项,科研进款近三年累计近2000万,邓卓夫老师长期在能源领域从事研究工作,承担多项国网公司科技和信息化项目,科研业绩在东北大学较为突出,多次受到学校表彰,荣获东北大学科研项目奖、科研绩效奖等。研究成果也多次受到国网公司、国网辽宁公司的高度重视,并3次获得国网科学技术进步奖奖励。尤其针对于虚拟电厂-中国需求侧响应领域研究,目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 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针对各个类型用户的用电行为进行分析,结合先进的负荷预测技术,开展需求侧响应领域的研究。同时研究各个维度用户碳排放行为及核算方法,编制和推广具有辽宁地区特点的大工业用户碳排放核算标准。

2. 开展需求侧响应技术研究,在全国17个省份建立了虚拟电厂-需求侧响应应用,团队在上海、天津、浙江、河北等多个省市承担并完善了省侧电力需求响应管理平台需求响应竞价模块,适配省侧电力需求响应竞价规则升级,建设面向负荷集成商(虚拟电厂运营商)、电力大用户的市级需求响应竞价等重要模块。在该领域的技术势力团队目前在国内稳居前2位,具备较好的资源优势。

3. 开展绿色能源在输电、配电、营销等多专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国家电网公司、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联合对绿色能源技术研究进行示范性应用,共同搭建“碳中和”全景动态分析平台,东北大学团队首创以电为中心的企业-园区能源系统碳评价管理机制。通过引入碳排放指标、碳减排指标、综合指标三位一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区域内外的年、月、周、日等多时间尺度碳评价机制,提高区域碳减排管理水平,为实现碳排放管理标准化提供了数据支撑。项目将以辽宁重点企业为试点,推动各单位参与碳中和建设积极性,同时使用指标体系对各单位建设过程进行有效评价与监测,充分保障重点企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落实质量,成为国家、辽宁省与国内的低碳发展的改革试验先锋。

4. 研究500KV、220KV等大型变电站智能管控技术,数字化辽宁地区内所有大型变电站设备,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分析变电站关键设备健康情况并进行预警,研究成果及开发的软件产品已经部署在辽宁公司检修公司智能管控中心,全天候保障辽宁地区安全用电,产品受到辽宁公司石玉东董事长的高度赞扬。

5. 针对国网公司营销数据、用电系统数据以及社会生产数据开展宏观经济监测指标体系构建及研判技术研究,为国网公司在公司发展和业务调整等领域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成果受到国网沈阳公司的表彰。

团队将秉承朱志良教授一贯坚持的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宗旨,广泛开展与国内外高校、企业的科研合作,将最新科研成果反哺教学一线,并通过派遣优秀学生出国交流以及邀请著名学者来校讲座等方式开拓学生国际视野,努力实现质量上新的突破。现主要合作对象包括、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日本立命馆大学、澳洲蒙纳士大学、英国阿伯斯维斯大学、IBM、微软、谷歌、国家电网、华为、东软集团等企业。团队目前还承担着辽宁省云计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核心工作。该中心于今年被辽宁省确定为首批面向社会开放的重大科技平台。

朱志良教授团队高度重视在能源领域的研究工作,使用现代化方法人工智能等技术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承担多项国网公司、国网辽宁公司科技和信息化项目,获得过国网公司科学技术奖励,本次研究生公开招纳也是面向国家重点投资的能源领域项目的实际需求,在全国范围内公开选拔优秀本科生。特别地,朱志良教授团队于2019年底与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整车电子电气研发中心开展战略合作,针对中国本地电网特性与宝马电动汽车充电质量关系开展深入研究,推动新能源汽车前沿技术发展,旨在真正将好的科研成果播种在祖国的大地上。2021年11月,国家电网、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东北大学成立新能源汽车与电网智能互动技术联合创新实验室,共同就车网智能互动关键技术进行创新性联合研发。朱志良、邓卓夫长期与中国电科院、国网辽宁公司、华晨宝马搭建产学研联合平台,孕育优秀的科研和生产项目、培养高质量交叉领域复合人才。借助高质量合作平台,团队向中国电科院、华晨宝马等行业内顶级科研单位和企业输送大量人才,以推动更深度的合作。尤其因受疫情严重影响学生就业情况普遍唱衰的情况下,连续多年,朱老师与邓老师共同指导的多名研究生全部被国网公司录用,充分体现了团队多年坚持电力领域深耕的成果,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发展空间。同时,团队会为表现优异的学生提供丰厚的奖学金激励。通过此次公开招收硕士研究生,朱志良教授团队旨在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技术实践、新能源汽车本土化进程,同时将好的成果应用在电力能源等领域,推动行业发展。不仅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研究岗位,而且为表现突出的个人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鼓励学生攻读更高学位以及推荐到中国电科院、国网辽宁公司、华晨宝马等企业实习就业,为学生搭建更好的未来发展平台。


  • 教育经历Education Background
  • 工作经历Work Experience
    暂无内容
    • 软件学院
    • 软件工程系
    • 副教授
    • 在职
  • 研究方向Research Focus
  • 社会兼职Social Affiliations
    暂无内容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