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杨酉坚,男,1987年1月出生,博士,东北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铝电解工艺与理论研究,围绕铝电解理论与技术和粉煤灰资源化利用技术进行了大量科研、实践工作。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业专家的认可。发表了多篇系列论文。所开发的氧化铝两段式溶解数值模型可为我国铝电解企业解决电解槽氧化铝溶解相关问题提供指导,为优化工艺过程中的氧化铝浓度控制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支持。为开发十分具有应用前景的铝电解槽氧化铝按需下料控制系统提供前期研究基础。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技术(提纯部分)不仅可以实现粉煤灰的资源化利用,还可以缓解我国铝土矿短缺的现状。
在科研工作中累计发表了26篇第一作者学术论文,其中SCI收录13篇,EI收录8篇,教改论文1篇。兼任美国TMS协会会员,日本电化学协会会员;担任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Control Engineering Practice, New Journal of Chemistry,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Journal of Sustainable Metallurgy, Journal of 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 JOM等多个学术期刊审稿人。
曾参与国家973项目“非并网风电系统的特殊负载耦合机理”、工程院咨询项目“甘肃省新能源发展战略研究”和多项企业横向技术开发项目。在铝电解理论和氧化铝溶解行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铝电解理论与技术方面致力于开发铝电解新型氧化铝按需下料控制系统的理论与方法,主持1项国自然-青年基金(2019年,25万,已结题),主持1项教育部-魏桥产学联合项目(2021年,10万元,已结题),主持1项辽宁省面上基金(2022年,10万元,在研)。主持3项校基本科研业务费(7.44万元+8万元+5万元,均已结题)。
主持4项东北大学-国家能源集团联合项目,致力于开发高铝粉煤灰生产氧化铝技术,承担经费500余万元。作为第二负责人参与了1项东北大学教务处本科生实验课教改项目“轻金属熔盐电化学实验室开放共享模式研究与实践”(4.8万元,已结题)。
目前,项目“铝电解石墨化阴极磨损性能”、“锂电池黑粉资源化”、“超细勃姆石制备技术”、“粉煤灰酸法氧化铝除杂技术”正在孵化过程中,已申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获奖:2014年中国有色金属科技论文一等奖。2018年辽宁省科协自然科学成果奖三等奖。2020年东北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2022年冶金学院优秀党员。2022年东北大学工会积极分子。2023年国家级大创团队指导教师。冶金工程1903班、2308班导师,2024年东北大学冶金学院优秀班导师。
(以上数据为2024年11月更新)
教育经历
[1] 2011.9-2016.7
东北大学 | 有色金属冶金 | 博士学位 | 博士
[2] 2012.9-2013.9
奥克兰大学(新西兰) | 轻金属研究中心 | 访学
[3] 2009.9-2011.7
东北大学 | 有色金属冶金 | 工学硕士 | 硕士
[4] 2005.9-2009.7
东北大学 | 冶金工程 | 学士 | 本科
工作经历
[1] 2023.1-至今
东北大学
|
冶金学院
|
硕士研究生导师
|
副教授
[2] 2017.5-2022.12
东北大学
|
冶金学院
|
硕士研究生导师
|
讲师
其他联系方式
[6] 邮箱:
团队成员
团队名称:轻金属冶金研究所(熔盐电化学冶金团队)
团队介绍:团队成员——石忠宁、王兆文、高炳亮、胡宪伟、Mouhamadou Aziz Diop、刘风国、刘爱民、陶文举、杨酉坚、于江玉、赵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