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指导:
2005年至今,本人独立指导研究生70余人。
在培养学生过程中,作为引导者和指导者,充分尊重学生个人意愿。
首先,在研究方向的选择上,根据学生的已有基础、自身兴趣等,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研究方向,学生在研究方向的选择上享有充分的自主权。
第二,指导学生根据研究方向选课并参加课程学习,鼓励学生在掌握各课程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要注重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提高科学素养,为开展课题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三,通过组会制度,督促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研究规划,并按计划推进各项工作,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指导学生通过有效阅读文献资料,开阔视野,稳步开展课题研究,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文献阅读能力。
第四,鼓励研究生多参加学术报告会,更好地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并锻炼和培养学术交流的能力。
第五,鼓励学生去适合本人研究方向的企业实习,将所学理论和方法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在实践中研究和创新,锻炼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本科生创新竞赛指导:
2005年至今,多次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科技活动,曾获第九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2007年起,任学校数学建模社团指导教师,协助社团负责人组织各项社团活动,并多次指导学生团队参加数模竞赛,获国际级、国家级、省级奖项若干。近年获奖情况:
在2021年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国际特等奖提名奖两项;
在202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省二等奖一项,省三等奖一项;
在2022年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国际特等奖提名奖一项、二等奖一项;
在202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省一等奖、省三等奖各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