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个人简介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教师拼音名称:Peng Jianping
入职时间:2007-12-01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办公地点:冶金馆338
联系方式:pengjp@mail.neu.edu.cn
学位:博士
毕业院校:东北大学
学科:有色金属冶金

彭建平,教授,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

科研兴趣:轻金属冶金节能减排。

1997-2009年在东北大学攻读学士(冶金科学与工程)、硕士和博士(有色金属冶金)学位,师从冯乃祥教授;2007年至今受聘于东北大学;2013-2016年于中电投青铜峡能源铝业博士后工作。现属轻金属冶金研究所(团队)

讲授《冶金实验研究方法》《冶金学》《冶金工厂设计基础》《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环境概论》《创业基础》等本科生课程和《真空冶金》《创新创业活动》研究生课程,为企业培训《铝冶金》《铝电解》《铝用炭素材料》《铝电解前沿技术》《铝电解槽阴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冶金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课程。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 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以及部委/企业项目(课题)。

在学术期刊或国际会议上合作发表 130 余篇学术论文,49篇被SCI检索(一区18篇、二区23篇,三区+四区8篇),另43篇被EI检索;译作《铝电解槽阴极》;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44 项,加拿大、欧盟授权专利 2 项。

荣获东北大学优秀班导师、“三育人”先进个人,沈阳市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全国有色金属优秀青年科技奖,美国TMS等奖励。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会员,中国稀土学会会员,美国TMS会员;为《TNMSC》(SCIE)、《中国有色金属学报》(EI)、《工程科学学报》(EI)等期刊青年编委,《冶金工程》编委。

高考志愿填报与咨询,校内学生就业推荐与升学推荐服务(无偿)。

近三年培养6名硕士研究生(毕业);指导在读研究生11名:3博+8硕(含中铝联合培养工程硕士1名);生源来自1武汉科技大学+1沈阳工业大学+1昆明理工大学+1桂林理工大学+7东北大学;

每学年可招收 1 名博士生【冶金工程】、3 名硕士生【080600冶金工程、085603冶金工程】,特别欢迎拟在冶金领域扎根的有志青年加入(简历发邮箱,2个工作日内回复)!


【2024-12更新】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社会兼职
2005.3 - 2009.7  
东北大学  >> 有色金属冶金  >> 工学博士  >> 博士研究生毕业
2002.9 - 2005.1  
东北大学  >> 有色金属冶金  >> 硕士学位  >> 硕士研究生毕业
1997.9 - 2001.7  
东北大学  >> 冶金科学与工程  >> 学士学位  >> 大学本科毕业
2013.11 - 2016.9  
中电投青铜峡能源铝业  >> 博士后
2007.12 - 至今  
东北大学  >> 冶金学院  >> 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01--熔盐化学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
【为熔盐化学与技术专业专家学者服务!】
02--教育部学位中心博士/硕士论文评阅人
【为即将毕业的研究生服务!】
03--《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青年编委
【为投稿者服务!】
【《TNMSC》为中国科协主管、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主办,爱思唯尔和科学出版社联合出版。
SCI、EI、Scopus、CSCD、CNKI等源期刊,2021年,IF 2.917 (JCR Q1区),5年IF 3.048。
入选中国科协等七部委“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重点期刊”。同为“有色金属领域”和“金属材料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 T1级别。
It mainly contains reports of original research which reflect progress in the field of nonferrous met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cluding mineral processing, extraction metallurgy, with the emphasis o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04--《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第一届青年编委
【为投稿者服务!】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1年创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主办。
为EI、Scopus、CSCD、CNKI等源期刊。
入选中国科协等七部委“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 “有色金属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 T1级别。
设置结构材料、功能材料、计算材料学与数值模拟、矿业工程·冶金工程·化学与化工等栏目。】
05--《工程科学学报》青年编委
【为投稿者服务!】【《工程科学学报》,曾用名《北京科技大学学报》,是由教育部主管、北京科技大学主办的学术类科技期刊。
被Scopus、EI、《化学文摘》、《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俄罗斯《文摘杂志》和德国《数学文摘》等国外著名数据库收录。
同时入选“有色金属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冶金工程技术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1级别。
主要刊载矿物、冶金、材料、环境、自动化、计算机等工学领域具有创新意义或有较大应用价值的高水平研究论文。
06--《冶金工程》(Hans)编委
【为投稿者服务!】主要刊登冶金工程领域新技术改造、有色金属冶金等冶金工程领域内最新研究进展的创造性论文和评论性文章。维普、万方、龙源期刊网、超星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图书馆、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 (CAS)、Google Scholar、PubScholar、Research Bible、Scilit、SHERPA/ROMEO、Worldcat
07--期刊投稿评审人
【为投稿者服务!】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TNMSC》、《工程科学学报》、《材料与冶金学报》等
《材料与冶金学报》(季刊)创刊于2002,由东北大学主办,国家教育部主管的专业学术性刊物。
被《中国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收录。
被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化学文摘》、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波兰《哥白尼》索引、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检索。
同为“有色金属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冶金工程技术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3级别。
主要刊载金属材料、冶金以及与冶金相关的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
08--中国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
【本领域产学研服务】
09--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员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The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Nfsoc),成立于1984年11月28日。
是由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及其相关行业的学者、科学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自愿结成的全国性的学术性、科普性、公益性社会团体。
是发展我国有色金属科技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是政府联系有色金属科技人员的纽带和桥梁。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领导,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依法登记的社会团体法人。】
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会员
【由全国从事环境保护的科技工作者,以及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科研、教育、管理、产业等领域的个人及单位自愿组成。
经国家社团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
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环境科技工作者的纽带和桥梁,是国家环境保护事业和创新体系的社会力量。】
11--中国稀土学会会员
【是全国稀土科学技术工作者和有关单位自愿组成并依法登记的公益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
是中国稀土行业的科技组织,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中国科协)的组成部分。】
12--美国TMS会员
【The Minerals, Metals & Materials Society
Use the resources found on this page to explore the history of The Minerals, Metals & Materials Society, from its founding as part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Mining, Metallurgical, and Petroleum Engineers in 1871 to the present day.】
研究方向
+更多

铝电解质熔盐性质,电极过程,多物理场模拟,低碳冶金。

铝电解节能,长寿命电解槽,炭渣/铝灰/废电解质固废资源化,铝电解大数据-知识-生产力。

低温铝电解,铝电解惰性阴极材料,概念电解槽(Concept Cell),负碳技术。

诚邀在上述领域的合作伙伴共谋发展! 课题组每学年可招收博士生【冶金工程】、6 名硕士生【080600冶金工程、081700化学工程与技术、085603冶金工程】以及中铝联合培养硕博士。
团队成员
+更多
团队名称:轻金属冶金研究所
团队介绍:        轻金属冶金研究所是由中国铝工业之父邱竹贤院士最早组建的东北工学院轻金属教研室发展而来,数十年来坚持在轻金属冶炼、熔盐化学等方向开展理论与技术研究,为我国铝工业技术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为行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冯乃祥教授为研究所名誉教授。
        研究所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为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熔盐化学与技术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被誉为世界四大轻金属冶金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入选东北大学首批创新团队,东北大学青年文明号。
        研究所现有教师12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讲师1人,国家自然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人。在读博士研究生22人,硕士研究生35人。
        多年来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86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五十余项。授权发明专利近百项,发表论文四百余篇,出版专著/教材十余部。近十年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14项。
曾获荣誉
学术荣誉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4
全国有色金属优秀青年科技奖,2018
沈阳市高层次人才(首批)-领军人才,2017
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2011
TMS-Light Metals Aluminum Reduction Award (USA),2011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2010
2022年度人才培养先进个人(院级),2023-04
2019-2020年度东北大学优秀班导师
2018-2020年度东北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
2018年度东北大学本科生实践教学优秀指导教师
2017-2018年度东北大学优秀班导师
2017年度”学生工作先进个人”
2014年度学院”科技工作先进个人”
2012年度学院”科技工作先进个人”
2011年度学院”先进个人”
暂无内容
其他联系方式
邮编:
通讯/办公地址:
移动电话:
邮箱:
最后更新时间:--
访问量: